“三夏”时节,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专业合作社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里机声隆隆,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来回奔忙。收割机出仓口,金灿灿的麦粒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,绽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。
机声隆隆,抢收小麦。
在这片麦田里,76岁村民张志敏家的11亩承包地也在其中。他站在地头上,看着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,小麦颗粒归仓,笑得合不拢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2年,定兴县实施了农田新基建,对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、“智慧+”等一系列提升改造,建成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.6万亩。姚村镇辛木村合作社的1700亩农田,恰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。
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储粮仓中倾泻而出。
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、消除了界埂、沟渠等,一般会增加5%—8%的种植面积。即便是按照最低的5%计算,定兴县1.6万亩智慧版高标准农田,一年就能多打40万公斤粮食。“相比以前各家各户分散种植的小田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,村里一下子多出100亩的种植面积。如果按照亩产500公斤计算,一年能多打5万公斤小麦,增收13万余元,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!”姚村镇辛木村党支部书记樊雪礼说。
在定兴,粮食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。而“小田变大田”,则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一步。
丰收密码之一 村党支部领办 小田变大田
定兴县虽然农田总面积较大,但人均承包面积仅为1亩左右,每户平均下来也不超过10亩。长期的分散种植经营,突出问题就是田间地界纵横、田埂沟渠交错,妨碍了现代机械化作业,还大量浪费耕地。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,对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、实现更有规模的土地集中经营提出必然要求。同时,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增长,大量农村劳动力已经实际脱离了农业生产,农村很多年轻人不愿种地、不会种地。
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签订《土地托管合作协议》。
如何在县域范围内破解“地往哪里去,粮由谁来种”问题,对于定兴县来说既重大又紧迫。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,定兴县结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,县委班子经过反复讨论、推演,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,积极探索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新模式。
“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,既能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又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。在自愿的前提下,我们吸引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,整合农田集中连片,再由合作社进行规模性流转或自主经营,构建‘村集体+农户+经营者’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,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。”县委书记都建华说。
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2020年10月由党支部牵头创办合作社,成为该县先行先试的村党支部之一。“合作社刚成立时,不少群众有‘观望一阵、等等看’的想法。我们就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,先将自家土地入社,又带动亲朋好友积极参与,同时挨家挨户走访,了解村民意愿,讲解入社政策。本着自愿原则,合作社初期吸纳农户818人,入社土地900亩。现在,全村入社农户已经达到1200人,入社土地1200亩。”景安村党支部书记满术平说。
村民展示土地专业合作社颁发的入社凭证。
在推动农户土地入社过程中,定兴县充分尊重农户意愿,对于暂时不愿入社的农户,该县就帮这些农户调换地块;对于不具备集中入社整合条件的,就不再进行大规模土地整合,因地制宜进行提升改造,不搞一刀切。
有了领头羊,各有耕地的村开始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。该县同步成立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,县委、县政府出台指导意见,制定操作手册,县乡村三级联动,全域、全员、全程、全面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。截至今年2月底,该县246个有耕地的村全部建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专业合作社,走在了全市前列。
丰收密码之二
农田新基建 智慧助高产
“小田变大田”,增加种植面积,为实施农田新基建、建设高标准农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而“智慧+”型现代农业,才是定兴县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本质与核心。
按照“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标准,定兴县强化建设质量管理,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量质齐增。目前,该县共有耕地64万亩,其中基本农田58万亩,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万亩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该县因地制宜,分别开展了1.0基础版、2.0提升版、3.0智慧版建设,共建成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.6万亩。今年5月,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,就选定在该县固城镇北店村召开。
站在北店村登高纵览,2000余亩不见一条土埂沟渠、平展齐整的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尽收眼底。田间按14米等距埋设伸缩式喷灌连接杆,地下管道串联所有喷头,由智能总控中心按照作物生长所需,将水、肥、药一体调兑输送;作业时杆头伸出地表360度旋转喷洒,作业完毕后收入地表下40厘米处,不影响大型机耕翻地,可以连续使用15年。与人工作业相比,效率从过去每人一天只能浇5亩地,跃升到只需要一人通过手机控制,就能轻松覆盖2000亩面积,小麦一季可以节水近30%。
定兴县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还建立了土壤墒情自动检测、气象监测、病虫害监测、苗情监测等一系列智慧农业系统,相关数据连到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,专家分析研判后通过手机为工作人员发布相关提示。如果是缺水、缺肥,工作人员只需在水肥一体化设备上将水、肥调配好,手机上设置各项灌溉参数,便可一键实现补水补肥。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使用无人机遥控喷药杀灭病虫害,与人工喷防相比每亩可节省农药10%;农田上方的高清摄像头,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察看庄稼长势。
目前,辛木村1700亩、姚村2600亩、北店村2095亩、景安村1200亩建设完成的3.0版高标准智慧农田,已经全景呈现。今年,该县还将建成3.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.9万亩。
丰收密码之三
耕种管收“全托” 实现三方共赢
59岁的姚村镇辛木村村民赵宝忠,儿子一直在天津工作。由于自己身体不好,种地有些力不从心,几年前便将自家土地租给了本村的种粮大户,每亩地每年收500元租金。后来,他听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,每亩地保底收益能给到1000元,而且年底还有公益金福利待遇,就把自家的9.2亩地入了社。“自己不用种地,收入却不降反增,这样的合作社真不赖!”赵宝忠说。
由党支部领办的土地专业合作社,成为代表农民权益的“甲方”;村集体以机动地、增溢土地等集体资产、资源和资金入社,可获得一定比例分红。合作社可以将集中连片土地委托给国有企业等第三方代管经营,也可以采取自主经营模式,取得的收益在分期偿还农田新基建费用的同时,优先保证农户保底收益和分红,并按比例给村集体分红,进而实现“农民得收益、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、现代农业得到发展”的多赢格局。
“合作社把从农户聚拢来的1700亩土地交给第三方托管。第三方公司借助智慧化种植、数字化管理,以及分层施肥、科学管控、绿色防控等优质高产技术,确保粮食产量和品质得到保障,实现集体、村民双增收。”姚村镇辛木村党支部书记樊雪礼说。
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,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,农户利益得到了保障,而经营流转耕地的第三方,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呢?该县副县长杨志杰算了这样一笔账: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国家和省、市专项支持,将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改造为3.0智慧型高标准农田,每亩只需再投入4000元。目前,参与定兴县土地规模经营的主体,除了合作社外,都是“国”字头、“省”字头的大公司,按照大规模种粮的收益计算,只需经营五六年就可实现盈利,之后10来年可获得更多稳定收益,这就是第三方公司参与土地托管经营的动力所在。
文/马朝阳 摄影/张曾良